
掃一掃加入微信交流群
與考生自由互動、并且能直接與專業老師進行交流、解答。
關注公眾號
服務時間08:00-24:00免費課程/題庫
微信掃一掃
【導讀】 本文整理了歷年福州成人高等學歷教育專升本試題:《政治》(二)真題答案解析,有需要的朋友現在跟著福州成考網一起來看看。
1.【答案】B
【解析】哲學的基本派別特指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兩大派別。唯物主
義指在哲學基本問題上主張存在第1性、思維第二性,即堅持物質是
世界的本原.意識是物質的派生物,物質決定意識的哲學派別.唯心主
義指在哲學基本問題上主張思維第1性、存在第二性,即堅持意識是
世界的本原.物質是意識的派生物,意識決定物質的哲學派別。
2.【答案】C
【解析】列寧對物質概念作了全面的科學的規定:“物質是標志客觀
實在的哲學范疇,這種客觀實在是人通過感覺感知的.它不依賴于我
們的感覺而存在.為我們的感覺所復寫、插影、反映。”列寧的這一
界定繼承和汲取了以往唯物主義理解物質存在和物質概念的合理內
容.實現了物質定義的科學化。馬克思主義的物質范疇從客觀存在著
的物質世界中抽象出了萬事萬物的共同特性——客觀實在性.
3.【答案】A
【解析】運動是標志一切事物和現象的變化及其過程的哲學范疇。運
動是物質固有的根本屬性和存在方式.物質和運動是不可分割的。一
方面,運動是物質的存在方式、根本屬性,物質是運動著的物質,脫
離運動的物質是不存在的。設想不運動的物質,必將導致形而上學。
另一方面.物質是一切運動變化和發展過程的買在基礎和承擔者,世
界上沒有離開物質的運動。任何形式的運動.都有它的物質主體:設
想無物質的運動.必將導致唯心主義。
4.【答案】D
【解析】意識不是從來就有的,它是自然界發展到一定歷史階段的產
物.在地球這個白然物質環境中,意識的產生經歷了漫長的發展過程,
這個過程包括三個決定性的環節或階段:由無機物的機械的、物理的、
化學的反應特性到低等生物的刺激感應性;由低等生物的刺激感應性
到一般動物的感覺和心理;由一般動物的感覺和心理到人的意識。
5.【答案】D
【解析】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辯證統一的關系。第1.矛盾普遍
性與特殊性相互區別.矛盾的普遍性即矛盾的共性,矛盾的特殊性即
矛盾的個性。矛盾的共性是無條件的,矛盾的個性是有條件
的、相對的 第二,矛盾普遍性與特殊性相互依存。任何現實存在的
事物的矛盾都是共性和個性的有機統一,共性寓于個性之中,沒有離
開個性的共性,也沒有離開共性的個性。第三,矛盾普遍性與特殊性
在一定條件下和互轉化即隨著事物的發展和條件的變化.共性與個性
可以相互過渡、相互轉化。矛盾的共性和個性相統一的關系,既是客
觀事物固有的辯證法,也是科學的認識方法.6.【答案】B
【解析】質變與量變是唯物辯證法的基本觀點。量變和質變的辯證關
系是:第1,量變是質變的必要準備。任何事物的變化都有一個量變
的積累過程.沒有量變的積累,質變就不會發生.第二.質變是量變的
必然結果。單純的量變不會永遠持續下去,量變達到一定程度必然引
起質變,第三.量變和質變是相互滲透的。
7.【答案】A
【解析】 矛盾分析法是指運用矛盾的觀點觀察、分析事物內部的各
個方面及其運動的狀況,以達到認識客觀事物的方法。它是定性分析
的方法。運用這一方法,必須堅持對立統一的觀點.從統一中看到對
立.從對立中看到統一·具體來說,一是必須堅持“兩點論”.防止片
面性,切忌“顧此失彼”。二是必須堅持“重點論”.善于把握主要
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突出重點,抓住關鍵。三是必須堅持“矛盾
的普遍性和矛盾的特殊性相結合”.既要具體分析事物的具體情況.
也要注意不要使具體的事物脫離普遍聯系。四是必須堅持“發展論”,
分析矛盾的動態.防止思想僵化.
8.【答案】B
【解析】辯證唯物主義認識論是建立在實踐基礎上的能動的反映論。
它繼承了舊唯物主義的合理前提.即認識是主體對客體的反映,同時
又克服其離開實踐、離開辯證法考察認識問題的缺陷,堅持以科學的
社會實踐為特征的實踐觀,即實踐是人類能動地改造世界的社會性的
物質活動。A、C 項都是唯心主義的觀點.B 項是舊唯物主又認識論的
基本特點.
9.【谷案】 D
【解析】真理是標志主觀與客觀相符合的哲學范疇,是對客觀事物及
其規律的正確反映。真理的客觀性亦稱客觀真理,是指:檢驗真理的
標準是客觀的.即檢驗一種認識是不是真理,標準是實踐。客觀性是真理的根本屬性。
10. 【答案】C
【解析】社會歷史觀的基本問題是社會存在和社會意識的關系問題。
社會存在與社會意識的關系問題之所以是社會歷史觀的基本問題.其
主要依據在于:第1,它是一切歷史觀都無法回避的問題,第二,它
是哲學基本問題在社會歷史領域的延伸。第三.它是劃分唯物史觀與
唯心史觀這兩種對立的歷史觀的根本標準。第四.由于社會歷史觀對
研究社會現象具有指導作用.因此,對社會歷史現象的不同解釋和認
識上的分歧,歸根到底是由對社會存在與社會意識關系問題的不同回
答所決定的.
11.【答案】B
【解析】歷史唯物主義全面地揭示了人民群眾創造歷史的決定作用,
但同時也深刻揭示了人民群眾創造史活動本身要受社會歷史條件的
制約。12.【答案】A
【解析】新民主主義革命的經濟綱領的基本內容:沒收封建地主階級
的土地歸農民所有,沒收官僚資產階級的壟斷資本歸新民主主義的國
家所有保護民族工商業。
13.【答案】A
【解析】毛澤東系統地解決了以農民為主要成分的革命軍隊如何建設
成為一支無產階級性質的、具有嚴格紀律的、同人民群眾保持親密聯
系的新型人民軍隊的問題。他規定了是黨指揮槍而不是槍指揮黨的原
則。
14.【答案】C
【解析】1928 年 10 月和 11 月,毛澤東在井岡山寫了《中國的紅色政權為什么能夠存在?》《井岡山的斗爭》等文章.從理論上系統分析了中國農村革命根據地紅色政權存在、發展的原因和條件。相當力量的正式紅軍的存在、共產黨組織的堅強有力及政策的正確,又構成了紅色政權能夠長期存在和發展的主觀條件.
15.【答案】A
【解析】把黨的思想建設放在黨的建設的首位。中國共產黨之所以把思想建設放在首位,是針對其自身特點而提出未的:一是中國共產黨產生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中,黨員大部分出身于農民和小資產階級,搞好黨的思想建設必須堅持不懈地反對各種非無產階級思想,特別是反對小資產階級思想對黨的影響和侵襲,二是黨的思想建設的根本任務是要幫助黨員不僅在組織上入黨,而且更要在思想上入黨,以保持黨的無產階級先鋒隊性質。
16.【答案】C
【解析】毛澤東在《整頓黨的作風》一文中指出,處理黨內矛盾的正確方針是“懲前毖后,治病救人”,借以達到既妥弄清思想又要團結同志這樣兩個目的。后來毛澤東又把它具體化為一個公式,即“團結一批評一團結”。
17.【答案】D
【解析】黨的思想路線的基本內容是:一切從實際出發,理論聯系實際,實事求是,在實踐中檢驗真理和發展真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理論成果的精髓同中國共產黨思想路線的核心是完全一致的,都是實事
求是。
18.【答案】C
【解析】中國共產黨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作為自己的行動指南,這是新時期黨的指導思想。我們把馬克思主義作為立黨立國的根本指導思想。
19.【答案】B
【解析】中國夢視野寬廣、內涵豐富、意蘊深遠。指出:“中
國夢的本質是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
20.【答案】D
【解析】在改革和發展中,我們既要做到變,同時也要做到穩定,把變和穩定有機地結合起來,力爭大限度地把改革的深度、廣度和發展的速度同改革、發展方案的穩妥、協調以及社會可以接受的程度結合起來,把改善人民的生活作為正確處理改革、發展、穩定關系的結合點在穩定的社會環境中通過改革促進發展。
21.【答案】A
【解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要站在更高的起點謀劃推進改革,改革要有方向、有立場、有原則。堅持什么樣的改革方向決定著改革的性質和最終成敗。
22.【答案】B
【解析】 我國從 1978 年開始的經濟體制改革,首先遇到的是“計劃經濟是社會主義經濟制度的基本特征,市場經濟是資本主義經濟制度的基本特征”這種傳統觀念的制約和束縛。1993 年 11 月,黨的十四屆三中全會提出了《中共中央關于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若干問題的決定》,全面系統地闡明了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基本框架和戰略部署,中國的經濟改革進入了以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為目標的新的歷史階段。從根本上破除了把計劃經濟和市場經濟看作屬于社會基本制度范疇的思想束縛,確認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改革目標。
23.【答案】C
【解析】2013 年 11 月 12 日中國共產黨第十八屆中央委員會第三次全體會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決議中明確全面深化改革的經濟體制改革要點:
1、經濟體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點。其核心問題是如何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系,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和更好地發揮政府作用。
2、堅持和完善基本經濟制度,加快完善現代市場體系、宏觀調控體系、開放型經濟體系,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加快建設創新型國家,推動經濟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發展。
3、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發揮經濟體制改革牽引作用,推動生產關系同生產力、上層建筑同經濟基礎相適應, 推動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
24.【答案】A
【解析】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同人民民主專政的國體相適應的政權組織形式,是我國的政體.是我國根本的政治制度.它直接體現我國人民民主專政的國家政權的性質。
25.【答案】C
【解析】我國處理民族關系的基本原則是堅持民族平等、民族團結和各民族共同繁榮.
26.【答案】B【解析】在黨的新聞輿論工作座談會上強調,黨的新聞輿論工作是黨的一項重要工作.是治國理政、定國安邦的大事,要適應國內外形勢發展,從黨的工作全局出發把握定位.堅持黨的領導.堅持正確政治方向,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工作導向,尊重新聞傳播規律.創新方法手段.切實提高黨的新聞輿論傳播力、引導力、影響力、公信力。
27.【答案】B
【解析】 黨的十八大報告提出,倡導富強、民主、文明、和諧.倡導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導愛崗、敬業、誠信、友善,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富強、民主、文明、和諧是國家層面的價值目標,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會層面的價值取向,愛國、敬業、誠信、友善是公民個人層面的價值準則.這 24 個字是杜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基本內容。
28.【答案】C
【解析】 黨的十八大報告明確提出,公平正義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內在要求,制度是社會公平正義的根本保證.加強制度建設是維護和實現社會公平正義最根本、最有效的途徑。
29.【答案】D
【解析】要注重經濟發展與生態保護的和諧共進,堅持在保護中發展、在發展中保護,更加自覺地推進綠色發展、循環發展、低碳發展。
30.【答案】B
【解析】解決臺灣問題是中國的內政,任何國家無權干涉,實現祖國的完全統一.關鍵靠中國人自己.大陸要集中力量搞好經濟建設,增強綜合國力,這是實現國家統一的基礎.中共十六大報告指出.解決臺灣問題,實現祖國的完全統一,我們寄希望于臺灣人民。
31.【答案】A
【解析】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展是中國外交政策的宗旨。
32.【答案】C
【解析】《中國的和平發展》指出,和平發展道路歸結起來就是,既
通過維護世界和平發展自己,又通過自身發展維護世界和平;在強調依靠自身力量和改革創新實現發展的同時,堅持對外開放,學習借鑒別國長處:順應經濟全球化發展潮流,尋求與各國互利共贏和共同發展;同國際社會一道努力,推動建設持久和平、共同繁榮的和諧世界。這條道路最鮮明的特征是科學發展、自主發展、開放發展、和平發展、合作發展、共贏發展.
33.【答案】A
【解析】堅持黨對統一戰線的領導。領導權問題是統一戰線最根本的問題.堅持黨的領導.是鞏固和發展最廣泛的愛國統一戰線的根本保證.黨的歷史經驗有力地證明,統一戰線必須在中國共產黨的堅強領導之下,才有正確的方向、蓬勃的生機和光明的前途。沒有中國共產黨的堅強領導.任何統一戰線都不可能取得勝利,新世紀新階段.堅持黨的領導.仍然是統一戰線的核心問題,也是統一戰線內部各方面人士的共同愿望和共同利益。
34.【答案】C
【解析】 黨的群眾路線的主題是如何處理黨與人民群眾的關系,其核心是保持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完在自己的工作中實行群眾路線,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把黨的正確主張變為群眾的自覺行動.
35【答案】D
【解析】深化標本兼治.奪取反腐敗斗爭壓倒性勝利,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是從嚴治黨的重中之重。
36.【答案】A
【解析】2018 年 10 月 23 日上午,港珠澳大橋開通儀式在廣東珠海舉行、出席儀式并宣布大橋正式開通、港珠澳大橋跨越伶仃洋,東接香港,西接廣東珠海和澳門,總長約 55 公里、港珠澳大橋被譽為橋梁界的“珠穆朗瑪峰”,“新世界七大奇跡之一”。
37.【答案】B
38.【答案】C
39.【答案】C
【解析】國家統計局昨天披露,初步核算 2018 年全年國內生產總值(GDP) 900309 億元,突破 90 萬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6.6%,實現了 6.5%左右的預期發展目標。“這個增速在世界前五大
經濟體中居首位,中國經濟增長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率接近 30%,持續成為世界經濟增長大的貢獻者。”國家統計局局長寧吉喆表示,2018 年國內生產總值超過 90 萬億元,比上年增加了近 8 萬億元。按平均匯率折算,經濟總量達到 13.6 萬億美元,穩居世界第二位。
40.【答案】D
【解析】6 月 14 日,國家主席在吉爾吉斯斯坦首都比什凱克出席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元首理事會第十九次會議并發表題為《凝心聚力 務實篤行 共創上海合作組織美好明天》的重要講話。
————更多福州成人高等學歷教育專升本試題———
成人高考院校專業指導專屬提升方案
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如需轉載請注明出處。
轉載請注明:文章轉載自 其它本文關鍵詞: 福州成人高等學歷教育 福州專升本
福州成考網申明:
(一)由于各方面情況的調整與變化本網提供的考試信息僅供參考,敬請以教育考試院及院校官方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
(二)本網注明信息來源為其他媒體的稿件均為轉載體,免費轉載出于非商業性學習目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內容與版權問題等請與本站聯系。聯系方式:郵件429504262@qq.com